跳转至

行走在荆棘小路上

谨以此文回顾我的大学生活

医学学习

2016年夏天,我从湖南的某个小县城来到中南大学读临床医学。当时刚刚从无所事事,每天都玩王者荣耀的状态中走出来。大学应当如何度过,我还是一头雾水,只知道要好好学习,然后就是谈恋爱。

进入大学经过了军训后,熟悉了班上的几个同学,并竞选了一个小干部。但是大学开始的课程,让我感到有些吃力。或许是高中时候基础不扎实,也或许是大块头的书本让我望而生畏,医用高等数学,医用物理学和有机化学这些我都学的不大懂。不过幸亏我们班的班长人特别好,每次我不知道的高数题,她都给我解释,最终以均分90多(约34/345)一点结束了基础科学部分的课程。

大二进入医学院的学习,一切都让我新奇,而最让我感兴趣和也最困难的是系统解剖学。在这门考试中,第一次熬夜刷了《双华宝典》,最终以70几分飘过。尽管买了纳特解剖学图谱,下载了一些app应用,但是我对解剖的“结节”,“隆凸”,“喙凸”,“鹰嘴”,“关节盂”和“关节凹”那些不怎么搞得清楚。而上节课的骨科的内容没有掌握,紧接着就换了另外的肌肉系统。加之生化,分生和组胚颇有难度,大多是纯记忆的内容,我当时想:现在要提倡素质教育,天天像和尚念经一样背课本算啥呀。一半的学习困难,一半的背诵抵触,最终成绩不理想。接下来的事情就可想而知了,系统解剖学没有学好,难道局部解剖学能够学的好吗?

进入第五学期,药理学又是一个拦路虎,当药理学期中考试考完后,我只有50分的成绩,心中慌的一批。小老弟们,期中考试是50分,占总分的20%,那么我最终的期末考试必须有60分,才能保证我不挂科。我想,不会大学的第一次挂科落在药理学的头上了吧……当然,庆幸我们的老师最终还是比较仁慈,让我低分飘过。不过值得警醒的是,药理学挂科率比较高,平均每班2人/30人。至于往后的诊断学、影像学、内、外、妇、儿、传、精神和神经等课程,无一例外是低分飘过,没有一门拿到了90分及以上的成绩。湘雅医学提倡的临床三基,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可以说是无一精研,这也是大学期间的巨大遗憾吧。

在此处,我想提醒大家,不要轻易缓考,这让人心情非常不好。一方面,有些人会朝你打出正义铁拳,说你“为了保研,恰烂分”,他并不会换位思考,你是否在挂科的边缘试探,他只会看到他所看到的。另一方面,这非常搞心态,要应付辅导员,要给教务办的老师打电话,还要处理各式各样的事情。我唯一缓考的那个学期,要去参加一个全国性的比赛,整天这里校内专家培训一下,那里担任过评委的专家训练一下,最终却遗憾没有拿到最高的奖项。我记得那天夏天,欧洲高温,亚马逊森林野火频发。我当时与好友讨论:这是一个新颖的话题,野火,全球高温和人类健康必定有联系,我们或许可以查找文献,撰写文章发表出来。但是因为当时我需要准备应付缓考的科目,最终未能查阅与撰写文章,也就弃之不理了。2020年11月26日,《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杂志发表论文:《Wildfires, Global Climate Change, and Human Health》,看到后,我颇为遗憾。最终,我还是提醒大家,每个时期有一个时期的事情,不要轻易后延,别人的评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可能错过的机会与被扰乱的规划。

科研技能

我们身边有同学说:现在搞科研就是为了发文章,对临床实践没有任何实际作用,是为了水文章而水文章。对于这种看法,我持有的观点是:三分赞同,七分反对。赞同是因为说的实情,反对是因为因噎废食。学生阶段,能够发表文章就是好的,前提是不是出钱购买的。如果你凭借自己的努力发表了一篇SCI论文,那意味着检索技能达标,中英互译过关,以及熟悉了审稿流程。分开来看,在最新的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论文中,我们能够学到WB,学到qPCR,学到一系列的实验原理与操作。在临床类型的论文中,我们能够革新临床理念,超级肥胖患者做手术能够让全因死亡率降低,但是却增高了自杀与自残的几率,临床工作中我们应该如何选择?在Systematic review中,我们能够对有争议的话题,进行客观系统地综述,厘清争议点的优劣。在湘雅三医院临床八年制的学姐发表在《BMJ》的文章中发现,药物涂层支架植入术后,3-6个月的双抗血小板疗程有希望取代目前临床指南推荐的12月标准疗法。这篇Systematic review就完美的厘清了抗血小板疗程在药物涂层支架植入术后时间上的争议。

如果我们一开始就是从“入职”,“名利”和“晋升”的角度出发,那么由功利动机出发的行为,很大程度会导致“水文”和“粗制滥造”。若是怀揣好的初心,尽管结果或许也是殊途同归,但是方法学的掌握和探索的过程却让人受益。古时《宝积经》道:譬如月初生时,光明形色日日增长;菩萨净心亦复如是,一切善法日日增长。临床医师的初心始终是治病救人,围绕治病救人,探究疾病的病因,机制,治疗和预后,或许达不到天心月圆的境界,但终归会在大地上散发出清辉。

竞争与合作

有同学说:现在身边有一小撮“卷王”,他们可能会为了考试成绩通宵熬夜,会为了保研发水文谋求加分,会为了争夺荣誉去做学生干部,会为了提高德育成绩请客吃饭……我的看法是:良性竞争有利于促进同袍情谊,恶性竞争让人避之不及。医学知识如汪洋大海,小舟小船不能遨游;医学技能如繁星满天,微薄力量无法囊括。基于同袍情谊进行团体合作,基于理想抱负进行交游接触,基于集体理念进行合力攻坚。不要因为一篇SCI论文的作者署名而割袍断义,不要因为一项优秀学生的荣誉而反目成仇,也不要为形成同学间的竞争优势而敝帚自珍。当然,换句话说,不欠人钱,也不欠人情,那么想要和谁交朋友是他的自由,不想要同谁说话也是他的权利,旁人没有任何指指点点的立场。

但我始终是那句老生常谈的话,一个人的力量无法应对波涛巨浪,蚂蚁无法阻挡住历史的滚滚长河。如果身边有知心朋友,那么很多快乐有趣的事情会有人同你一道分享,平时学习生活中的负面情绪也有宣泄的余地。诸位试想,如果每一份课件的PPT都要自己去获取,每一门考试的重点学习资料都要自己去整理,每一份文件的信息都要自己去查阅,那么在应对竞争者或者敌对势力时,我们又该如何采取反制措施或是实现自我进步呢?

分享我在论文撰写时的一个小例子:在文件夹中阅读PDF文件,把下载的PDF文件手动编码数字1, 2, 3等,这是高效的阅读文献的方式吗?这个方法我用了2个月,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后面我们同学上网时发现,Endnote可以实现论文的导入导出和参考文献的自动编码,告知了我,这才转到使用高效的Endnote。在大三和大四学年,每逢期末考试,我们总有优秀的同年将他们整理的学习重点分享给我,我对此非常感激。在此,我希望传递的也是这种理念:集体,团结与合作的理念。

展望未来

五年的本科生涯即将过去,针对一个关键问题:临床专业型硕士和学术型硕士怎么选择的问题,我建议提早思考,有三问:

  1. 问高年级研究生和博士生学长学姐:不要问还没有正式读研究生的人,或者大三大四的学生,他们都是雾里看花。

  2. 问师长:你要报名内分泌的研究生,那你就去问心内的老师;你要报骨科的研究生,那你就去问普外的老师。

  3. 问实情:三甲医院是学硕机会大还是专硕机会大?升博比例是学硕机会大还是专硕机会大?我的今后就职目标是什么?我有无必要出国联合培养?我有无必要出国攻读博士学位?

在此,我推荐大家了解湘雅医院硕博阶段的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情况,湘雅系统非常多的博士生师兄师姐在霍普斯金医学院,哈佛大学医学院,麻省总医院,梅奥诊所进行联合培养,这是非常不错的机会……

未来我想要做什么?在此,我想要呼应一下题目,我其实也不大清楚。纵观世间行医者的路,追名逐利是一条,安稳执业是一条,庸庸碌碌是一条,服务社会是一条,但我想要做的是时刻面临惊涛骇浪的那一条。言行不一者伪,30年后或40年后,我们再来说这件事!

16级临五 某行者
写于2021年1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