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

CSC-法国索邦大学个人渠道博士申请经验

很高兴跟大家分享我申请到CSC奖学金并赴法国攻读博士的过程。下面我的分享将围绕以下几个问题展开:

  • Q1:为什么决定去国外(境外)读博?
  • Q2:国外(境外)读博的渠道有哪些?
  • Q3:申请到CSC奖学金的大致时间线是怎样的?
  • Q4:前期准备与后期网申有什么经验可以分享吗?
  • Q5:后记

Part One | 出国读博动机

首先我想分享一点我出国读博的动机。硕士一年级时,学院研究生部举行读书分享会,我分享的是《牧羊少年的奇幻之旅》,在其中有句话让我记忆深刻:“当你下定决心做一件事的时候,全世界都会帮助你!”。动机是第一位的。

于我而言,选择读博士,一方面与职业规划相关:作为药学生,我知道未来如果想进高校做一名青椒,或者到三甲医院药学部做临床药师,或是到跨国药企工作,具有PhD的学位能有更多的工作选择机会;另一方面是自己在硕士期间发过SCI论文,培养了一定的科研兴趣,还想往这个领域多深入了解一点东西来满足自己的求知欲。而选择申请国外而不是国内的PhD,也有几个原因:其一是硕士期间被老板安排做PPT、管理邮箱回邮件、办签证、值班等,做了很多科研秘书式的工作,有时候没达到要求还会被训,然后课题方面基本靠自己摸索,感觉有些压抑,博士期间想换个环境。但是我还是感恩老板3年的培养,帮助我开阔了视野,认识到了自己的弱点与不足,也磨炼了我的心态。其二是对异国文化的好奇。如果能在年轻、还没有成家、没有太多羁绊之时去其他国家生活工作几年,会极大地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这也将是人生的一种很特别的体验。

Part Two | 国外(境外)读博渠道

我想从自身经历出发谈一下我了解到的国外境外攻博的渠道。

首先是港澳地区的PhD。我其实23年7月最开始联系的是香港大学的一位老师,她是药物流行病学方向的。主要考虑到香港读博工资很高(1.8万港币/月),并且离家很近,可以方便回来看望家人和朋友。后面先做了视频面试,甚至还去港大见了老师和她团队的成员一面。可惜时运不济,疫情放开后,香港的PhD申请更加卷了。老师最终说24年她没有博士招生名额了(应该是选择了学历背景等各方面更优秀的同学)。她鼓励我去她们组做一年研究助理再申请25年的博士。我也有段时间认为先做科研助理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后面在知乎写了一个帖子,获得了大家的建议,也和周围一些朋友聊过,他们都觉得做完研究助理25年也不一定有转博名额,因为一年比一年卷。我便开始寻找其他国家的PhD机会。

然后我尝试了美国、瑞典等国家的博士申请。我申请过美国University of Florida, University of Kentucky,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UF和UPenn是有邮件联系过外导的,而UK则是属于没有联系直接网上交材料),可惜了我那合计100美元左右的申请费,最终一所学校的面试邀请都没有拿到。我还申请过瑞典的卡罗琳斯卡医学院的两个岗位制PhD,后来也被告诉未进入面试。除了上述申请过的,邮件联系过的教授就更多了,还有英国、德国、丹麦、加拿大等国家的教授,也许是研究方向匹配度不够,也许是老师没名额,也许是套磁信写得不够好,总之获得回复的很少。

最后,我下定决心去法国读博。我开始联系法国索邦大学的一位教授,他是药物流行病学领域的大牛。他给我回了邮件,并且说愿意帮我先去寻找一些法国当地的funding以支持我完成PhD研究。他还邀请他名下的2位博士生给了我一些申请法国博士奖学金的建议,我们经过筛选尝试报了一个Project,但最终没通过博士生院的选拔,看来国际学生要申请法国当地的奖学金难度还是挺大的。

然后我们把目光放在了国家留学基金委(CSC)的奖学金上。首先尝试的是合作渠道,大概流程是:交材料到索邦大学博士生院—>审核—>邀请面试—>发名单给CSC—>专家评审—>最后把CSC推荐的名单再发给外方博士生院确认—>出录取通知。在博士生院committee面试的时候,他们有问我的Research Proposal里面涉及到的“Deep Immunophenotyping, Cardiac Imaging, Genotyping”等实验我会不会。我实打实回答了个暂时不会,但是我会去跟高年级博士生好好学习,然后committee第二天给我外导发邮件说我的基础达不到完成这个课题的要求。虽然外导也发了邮件说会有高年级学生指导我,相信我能很快上手,但也没啥用。当时他说我拿到CSC资助的机会almost null,我真的感觉很悲伤,感觉这么久的努力都付诸东流……我还是发邮件跟他说“Let's keep calm and carry on. I can try to apply for the CSC funding by individual way(个人渠道).”。本来我想着如果CSC不中,还可以申请6月份的广州市菁英计划(地方资助留学项目)的,但最终还是拿到了CSC的资助。

Part Three | CSC奖学金申请时间线

  • 23.07,正式确定要申请国外的PhD

  • 23.10,通过雅思考试(总分6.5,小分6)

  • 23.12,明确港大PhD没有机会,报了美国的三所学校,并跟法国的导师初步面试联系好了

  • 24.01,报了瑞典的两个岗位制PhD并提交法国当地博士奖学金申请材料

  • 24.02,美国和瑞典都得知没戏,法国当地博士奖学金申请失败,全力准备CSC网申材料

  • 24.03,先完成了索邦大学ED394博士生院的面试,没过,合作渠道没戏,转个人渠道交了网申材料

  • 24.05,月底出了名单,确定获得CSC奖学金。

Part Four | 前期准备与后期网申相关经验

首先是自己科研成果的积累。虽然说每年都有一些同学是没有SCI文章发表就申请到了CSC奖学金的。但我觉得如果能在研三上学期之前发有SCI,会增加CSC的命中率。至于要如何才能发文章,只能因地制宜,具体分析了。根据经验一般纯做基础实验,实验和发表论文的周期会比较长,可以考虑抽空写点综述、文献计量学、孟德尔随机化之类的文章。

然后是GPA的问题。我之前申请港大时有被导师问到GPA是多少,她们好像确实会看这个;但是走CSC申请法国,我觉得GPA不是关键,只要硕士期间不挂科GPA不是很低就可以。

关于雅思的准备。没有什么经验可以分享。阅读听力写作我是刷真题,口语有在某宝买了一些菲律宾外教的课去1对1练习过。但最后口语还是只有6分。感觉雅思最好还是在研二(最迟研三上学期的10月)就得考出来(考雅思前可以继续刷6级或者刷一个全国英语等级考试5级练手,毕竟雅思报名费贵),因为研三上学期10-12月会经常邮件联系导师,一般都会附上简历和语言成绩等。

关于联系导师。套磁邮件的写作,需要定制,尽量不要都用一个模板。一般就是自我介绍名字、来自哪个大学,然后说对导师在哪个专业领域的研究工作很感兴趣,再介绍一下自己硕士期间做过的科研、发表的成果,重点突出跟外导研究方向上的匹配度,最后附上自己的简历。我曾经套磁过至少100位外导,收到回复的可能就只有10位。关键的还是要找跟你做过的研究方向相关性比较高的外导,这样获得回复的可能性会比较大。

在网申CSC时,需要提交挺多材料的。我是联系了往届的师姐要了中文研修计划的模板去模仿;并且学校医学相关的同学也分享了一些文书的模板给我,准备起来就比较容易一些。然后我们学校申请海外攻博的同学自发建立了一个微信群,交流申请过程中的一些疑问,感觉还是很有帮助的。

Part Five | 后记

从研一入学时想坚定地攻博硕导的博士,到研二经历过很多事情逐渐了解课题组的学生培养模式、导师的价值观之后,我逐渐改变了之前的规划。因为硕士期间做的方向——药物警戒/药物不良反应数据挖掘,在国内对口的做得好的高校不多,我如果想深入了解这个领域,是需要出国学习的。曾经用一个excel整理了几十个潜在导师,发过很多封邮件,经历过邮件石沉大海的无奈,也经历过提交了网申后没进面试的叹息,在申请CSC合作渠道时还经历了被博士生院committee拒绝的沮丧。但我还是做到了“Keep Calm and Carry On”,并终于在个人渠道上获得了CSC资助。

是结束,也是一个新的开始。
生疏的语言,陌生的文化,是挑战也是机遇……
我将怀着开放的心态去拥抱这个生命中的又一个“奥德赛”!

最后,想感谢申请历程中曾经为我提供过帮助和鼓励的许多师友,守得云开见月明,不管结果如何,尝试过了,以后就不会后悔。

某药学学硕
写于2024年6月10日
✉:226081627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