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

庄子《秋水》与comment论文

《庄子·秋水》中河伯说:听闻过世间许许多多的道理,自认没人比得上自己。听说有人轻视孔丘的学识和伯夷的道义,刚开始我还不相信。现今我见到北海浩渺,这才知道天高地厚。为何我在此引用《庄子》呢?大概是我也曾经在《Lancet Oncology》上发表过comment论文而沾沾自喜,以为天下之美为尽在己。但随着医学学业的深入,经由德行高深老师的培养,志趣高邈同袍的熏陶,现今观念上已有大的转变。此次撰写经验帖,其目的是:追本溯源,以正学风。

2019年2月中旬,“NEJM医学前沿”公众号的一名青年撰稿人(浙大医学院全科医学的研究生)引起了我们大创团队的注意,他在《JAMA》,《NEJM》和《Lancet》上发表了多篇通讯论文。我们同学检索发现,通讯论文发表类型是“comment”,中文名应为“评论”。我们当时的心理:研究生能够发表的论文,我们本科生也能够发表。询问创新课题指导老师后,她对我们的积极性表示了高度的肯定,并鼓励我们撰写和尝试。

三周后,具体时间为2019年3月7日,湖南省槟榔食品工业协会发布了关于停止槟榔广告的通知,公众号“丁香园”在“丁香早读”中分享了这则信息。因为我本人是湖南人,我老家吃槟榔的风气很盛,我父亲恰好是其中一名。在我看来:槟榔与口腔癌的关系就像吸烟和肺癌的关系,喝酒和啤酒肚的关系,都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在2019年3月9日和3月10日,我们以极快的速度撰写了一篇comment并投稿《The Lancet》正刊,然而不幸被拒。紧接着3月15日左右,我们投稿了《Lancet Oncology》,两个月后被接受并发表了。我们的评论集中在“槟榔”与“口腔健康”的关系,以及健康槟榔广告上。对于加了枸杞的槟榔有利健康这一说法我完全不赞同的,尽管《湘雅老故事》中有老前辈用槟榔祛除姜片虫的案例,显示槟榔的些许“妙用”。但我认为将槟榔当零食每天嚼一两包,这是绝对错误的行为。基于以上理由,我和一位好友共同撰写了这篇评述性论文。

作者情况:规定最多三名作者。我们的情况是:撰写英文稿并投稿的同学作为第一作者,撰写中文稿件并回复的同学作为第二作者,创新课题项目的指导老师作为通讯作者。版面费:0元。修改润色情况:《Lancet Oncology》的编辑免费润色。发表情况:2019年5月发表。

收获情况:收集了很多口腔癌和口腔癌手术的“血腥”图片,并私发给了我父亲,成功让他戒掉了嚼槟榔的习惯,这一点上比较自豪!

感悟:comment只是一种观点,一种不经过同行评议的文章类型,并非是“学术成果”或者追逐名利的工具。庄子在《秋水》的最后的告诫,希望与大家共勉:不要用有意的作为去扭曲事物的禀性,也不要为获取虚名而不遗余力。谨慎地持守自然的禀性而不丧失,这就叫返归本真。

Note

注1:文笔好,才情高的同学,欢迎关注《柳叶刀》的“威克利-伍连德奖”。

注2:《The Lancet》除letter to editor和comment外,还包括:Perspectives, reflection, in focus, insight, culture, media watch, in context和spotlight。观点类文章不需同行评议,包括:社会关注的健康问题或医学问题,对书籍,电影,戏剧和展览的评价以及病人撰写的作品。

某槟榔君
写于2021年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