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

基础医学技能学习介绍

进入大二,接触到“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这两门课后,我们就要学习一系列的实验原理和实验操作。然而或许是受限于现有的实验教材过于老旧,或许是受限于380名临床五年学生的人数,目前医学生最该掌握的实验技能大部分并没有在课堂上传授。

最常见的基础医学技能是什么呢?又该如何接触进而掌握呢?参考邓昊教授主讲的《中南大学临床科研实验技能》慕课,依照笔者浅薄的见闻,介绍如下:

临床科研诚信与学术规范的意识

简单介绍:科研诚信是立身之本,学术规范是求道之基。如果说创新性是科研的灵魂,那么可重复性就是根本。

  • 院内途径:选修湘雅医学院新校区开设的选修课:“学术诚信与学术规范”,交互式的授课方式,生动经典的案例,令人受益匪浅。

  • 院外途径:学习饶毅教授的生平事迹和处世之道;在中国大学MOOC上检索相关课程;购买学术诚信的相关书籍(推荐国外书籍或译作),有些大谈特谈需要避讳的学术诚信的“灰色地带”,然而心口不一,徒增笑料。

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技术常用实验技能

简单介绍:分子生物学基础实验一般包括PCR实验和Western Blot实验,免疫组织化学实验等;细胞培养技术包括细胞培养、冻存和复苏;动物实验在寄生虫课、生理学实验课和药理学实验课有具体的讲授,在此简略。

  • 院内途径1:创新性的全校选修课:“生物医药创新创业技术推广示范”,因为属于实验类选修课,仅限湘雅新校区选修,名额仅20名,笔者有幸参加此课,不胜荣幸,受益匪浅,由熊鲲教授主讲。因笔者是该选修课第一批听课学生,最终包括笔者在内的5名学生,在黄菊芳教授和熊鲲教授的指导下,就学习体会和上课感悟,在中文核心期刊《解剖学杂志》发表论文一篇。

  • 院内途径2:借助大学生创新项目的机会,在中南大学基础医学院的各个学系和研究所均可接触到,它们包括:生理学系、病理学系、病理生理学系、免疫学系、人体解剖学与神经生物学系、组织学与胚胎学系、医学微生物学系、法医学系、医学寄生虫学系、生物医学工程系、医学超微结构教研室、肿瘤研究所、生殖与干细胞工程研究所等。希望大家抱着学习新知与探索奇妙的心思去学习,大二大三的学生就近选择湘雅新校区的实验室,大四大五的学生就近选择去附属医院或者相关的学系。

  • 院外途径:院外仅限理论学习,中南大学图书馆订阅的实验视频数据库(JOVE等)、中国大学MOOC的相关课程、百度网盘好友的资源分享、解螺旋的相关课程、“生物无忧”网址的免费视频以及丁香园的相关课程等。

常用数据库的使用/生物信息学技能:

简单介绍:湘雅的同学,如果带着迷惑的表情,问出“知网是什么?Pubmed是什么?”这类问题,那我也就无话可说了。现代医学提倡“循证医学”,不是某个医师的经验之谈,而是基于大样本的临床数据得出确凿结论。基础医学同样有这样的趋势,某个基因是否在肿瘤中高表达或者被沉默,不是看少数病人的情况,而是基于大规模的数据库。下面我将对各个常用数据库做简单的介绍:

  • 知网和万方:中南大学图书馆订阅了这两个数据库,然而临床医学的学生很少使用它们。为什么呢?论文质量低,学科的最新进展与发展前沿不在此处。不过中国医师协会的《中华》系列以及各个疾病分会的“专家指南”“专家共识”值得一看。

  • Pubmed, Embase和Web of Science:Web of Science中南大学图书馆同样订阅了,上述三个数据库均为英文数据库,精通上述任意一个数据库的检索技能足以跟进最新研究进展。此外,Google浏览器的插件非常好用,身边熟悉的同学95%受益于功能强大的插件,建议深入探索并使用。

  • 选修课推荐:1个学分的“文献检索”,比较遗憾大学期间没有选修这门课,因此在大三时在网上自学了这门课程。

  • 生物信息学:我了解不多,目前正在学习。不过我认识的一位师兄,借助生物信息学挖掘肿瘤相关的数据库发表了多篇JCR1区和2区的Original Article文章,这是目前很有潜力的方向。

基础医学研究中,细胞实验,动物实验和分子生物学技术是重中之重;然而今后发展的方向,或许与编程,生物信息学和大数据分析密切相关。经实践证明了的错误理论和低效方法会逐渐被淘汰,而我们始终要朝着最有前途的前进方向,最先进活跃的生产力和最有前景的道路,进行尝试与努力。

我建议:多多学习中南大学图书馆订阅的各种先进的、完善的数据库;多多浏览《NEJM》、《BMJ》、《JAMA》上的原创论文;多多掌握编程的技术和R语言的使用。最后,希望大家好好借助大学生创新课题这一契机,提升自身的学术底蕴,以期在未来成为“临床医学家”。

某真白丁
写于2021年1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