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

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论坛暨实验设计大赛经验帖

大赛简介

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论坛暨实验设计大赛(以下简称“比赛”)是一项通过大学生汇报在本科学习期间的科研成果、探讨实验设计思路来考察大学生创新思维、比拼大学生设计能力的比赛,旨在加强大学生的创新性实验技能和科研思维的培训,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为大学生提供一个自我展示的舞台,其核心在于推出一批具有实践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引自百度百科介绍)

比赛每两年举行一次,比赛通常定于比赛年的5月份举行。最近一届即第六届因为受到疫情的影响推迟至2020年11月举办,同时参赛形式也由线下答辩改为线上答辩,但之后应该会继续线下答辩的形式。比赛分为创新论坛和实验设计两个大组,创新论坛需包含一定量的实验结果,实验设计主要注重设计的思路以及过程。我校同学在第六届大赛中6支参赛队伍全部获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

大赛含金量

根据中大教字〔2019〕8号文件《中南大学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资格的管理办法》,该项比赛是列入学科竞赛保研条目的,荣获比赛一等奖并学业成绩处于专业前50%的学生可获得保研资格。

学科竞赛保研

大赛准备过程

比赛为两年一届,准备的时间也在两年左右,在最近一届比赛结束后,即可着手开始准备下一届比赛。

首先是指导老师和队友的选择。指导老师一般在基础医学院内选择,选择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可在基础医学院官网浏览各个老师的研究方向,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导师;

  2. 可在基础医学院官网查询往届比赛的新闻,直接联系往届带过比赛并获得不错成绩的老师;

  3. 如已经申报过大创项目,可与项目指导老师表达自己参赛的想法。

队友的选择,队内一定要有这三个人:

  1. 领导、凝聚、沟通、信息搜集能力强的队长;

  2. 表达表现能力、形象气质各方面较好的同学,该比赛的形式为PPT答辩,所以现场的表现能力以及随机应变的能力要求较高,这也是获得优异成绩的关键。

  3. 熟悉电脑操作,特别强于PPT制作的同学,比赛用的PPT的观感是十分重要的。

选好导师、组好队以后,可以与导师商议课题的方向,利用周末以及寒暑假着手实验,在实验中既要关心实验结果,也要注重实验过程,在比赛答辩过程中,评委也许会详细问到某个实验加了多少ml某种试剂这类详细的问题,所以对于各个基础实验要有详细的记录以及归纳总结。并且,在这段时间里,团队可以一起着手写一篇与课题相关的综述,这无论是对于比赛,还是对于个人能力的提高都有很大益处。

在比赛年前一年的九、十月份,基础医学院会发布相关通知进行校内选拔。按照往年惯例,校内选拔会有很多轮,前面的轮次都不采取淘汰制,被淘汰的队伍仍可参加下一轮选拔,直到最后一轮才决出最后的参赛队伍,一般最后一轮选拔是在比赛年的二月份。之后学院领导、老师会对选拔出的参赛队伍进行培训,每一次培训都会获得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应该一一记录进行调整。

肺腑之言

  1. 选择指导老师非常关键,在选择老师方面可以多和学长学姐打听,要积极主动与老师联系沟通。

  2. 团队要有凝聚力,比赛最终只能由一位同学上台答辩,往往临近比赛其他成员会感觉帮不上什么忙,但是陪伴也是一种鼓励和帮助,可以模拟比赛现场让主讲人进行答辩。

  3. 主讲人要对讲稿和实验细节非常熟悉,临近比赛时,哪个时间该讲到哪张PPT都要很精准,最后,要有良好的心态。

  4. 大赛一等奖可遇不可求,存在一定运气成分,比如答辩顺序和最后成绩是存在很大关系的,所以只要尽力做好该做的、能做的,最后的结果就顺其自然。